資料來源:周祝瑛(2000)。猪肉攤上的教育家。臺北:南宏。
教育牛肉不能只叫座
曾有一個玩笑這樣說:通常候選人在當選之後的第一件事,即立刻回收所有選舉期間所公佈的政策白皮書,原因是為了選票所開出的政策,事後通常難以兌現。為了避免當選之後無法做到的難堪,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回收所有政策白皮書,以免選上後跳票。正因為如此,筆者對於各候選人為了勝選起見,所端出一盤盤「看似好吃,卻難以消化的牛肉」、「叫座但不見得能做」的政策,抱持輕鬆態度。然在(民八十九年)元月十日某候選人所開出的政策白皮書,尤其在提出「延長國民教育為十二年」的政策後,緊接著教育主管當局應聲附和,忙著背書,彷彿該份白皮書所提示的內容,乃研究經年即將成為既定政策,頗有勢在必行的架勢﹗身為廣大家長的一員,不禁要為上述純為選舉忽視現實的作法,表達嚴重關切。
其實仔細閱讀該篇題為「全人的教育」一文,可看出台灣教育長久以來在經濟政治掛帥下,重科技、輕人文,重升學為主的智育發展,輕五育均衡的全人教育。教育的工具性遠超過人本至上的思想。因此,該文提出廿一世紀台灣如何邁向全人教育的改革,包括:建立終身學習社會、照顧弱勢與尊重多元智慧發展、及早開發國民潛能、推動課程與教育改革、廢除聯招與建立多元入學管道、大學鬆綁與多元化發展、加強青少年輔導、強化教師在職進修、提倡生命教育與減輕學童課業負擔等教改項目。
憑心而論,上述這些主張十分持平且符合時代潮流,其中許多項目,教育主管機關已在執行或研議中,國人亦大多樂觀其成。只是在詳細閱讀該文內容之後,深覺得文中決策值得商榷,尤其是最受爭議的地方,不外在三年內延長十二年國教,及全面補助幼兒教育券,以實現百分之百入園等主張。以下幾點,容有商榷之必要:
一、政策與辦法不宜在白皮書中混浠。
政策是施政者的大方向、理想與主張;至於辦法只在規定細節及執行步驟。在文中,延長國民教育是基本政策,但歷經五任教育部長、研議十多年的國教延長案,何以要趕在三年內實施?有無逐年分段、分期來延長受教年限的可能?國民教育是否為義務教育或另有所指?定義不清。另外,在幼兒教育券方面,聲稱將在八十九學年全面實施,希望解決年輕父母的負擔。但以輔助私立學前機構每生每年一萬元的辦法不無瑕疵,無法真正濟貧,反而排擠有限的教育資源。例如:置九二一震災中眾多倒塌校舍於不顧,反而急於介入連先進國家都遲遲不願以政府公權力插手管轄的幼教領域!
二、延長教育年限,增加教育經費,不等於即可以提升教育素質,達成教改目標。
教育質量的提升,不能只憑延長教育年限或增加教育經費,尤其切忌政策臨時插隊或朝令夕改,以免影響已在推動的、具有持續性的教改措施。例如:前幾年提出的小班小校、完全中學及九年一貫課程等措施都還在推行、試辦中,需要時間去檢討與修正,突然又加入三年內延長十二年國教,不但在資源上發生排擠效用,並很可能陷全國各級學校的師生與家長於忙亂及不知所措中!況且,延長國民教育年限,是否意味著人民受教選擇權利的相對被剝奪?政府對人民控制力的延伸?尚有見仁見智的看法。更何況全世界將十二年國教列為義務教育者僅五、六個國家,可見仍有許多先進國家不急於延長十二年國教,而是全心致力於現有教育水準的提升!
相較之下,早已延長十二年國教的北韓,反而是出於政治考量,與提高人民素質的理想相去甚遠。
三、政策應有輕重緩急之分,俾教育資源有效分配。
從整篇全人教育政策白皮書,看到各式教育議題與主張,從學前到成人教育,涉及層面十分廣大,但似乎各項議題各自獨立著墨,缺乏整體連貫與本末先後的設計,尤其針對當前震災地區之教育重建,及全國校園建築總體檢等迫在眉睫的事項,缺乏關注,讓人擔憂執政者報喜不報憂的健忘心態。
四、缺乏對既有的教育政策措施之反省、檢討與改進,難以喚起教育工作者的共鳴。
儘管文中許多主張已在實行中,但各自之間不一定相互連貫或互為配套,甚至缺乏共通的主旨目標,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教改工作無法具體落實等流弊。尤其對於正在推行的政策,並未落實甚至檢討、調整,讓基層教育工作者對於教改多項措施,空有「下情不能上達」的無奈,對上位者的政策難以產生共鳴。
總之,與我國總統大選同年舉辦的美國總統選舉,多數候選人都喜愛以「教育總統」自居,可見在選舉中教育政策影響深遠、備受矚目,乃是兵家必爭之地。我國各總統候選人對教育政策的關注與重視,是一件好事,但選民不只要看教育牛肉好不好,更重要的還要看牛肉煮的熟不熟?是否人人可以消化!